TEDxTaipei
從主舞台一路風靡到第二舞台,中央大學心理學陳永儀教授撥開大家對「情緒」的既定想像。我們每天都有情緒,卻鮮少注意到它,甚至常聽到「你不要情緒這麼多好不好」的提醒。情緒,好像不是個好東西,非常需要人的自主管理,但真的是這樣嗎?⋯(繼續閱讀)
過去兩年,自己在TEDxTaipei負責體驗與講座活動的籌劃,畫出框架,發生當下還是由講者與觀眾共鳴而成。今年換了個角色,從籌辦者轉換成協助活動當下進行的主持人,除了讓活動順暢進行,最大的心得是準備與對談的過程中,自己往往是收穫最多的那個人⋯(繼續閱讀)
在你的工作場合裡,似乎總有一位同事特別受到主管偏愛。即使在團隊裡每個人都被主管罵得臭頭的情況下,他/她總是能逃過責難;主管不但時常誇讚這位同事,也總是分派好差事給他/她⋯(繼續閱讀)
踏進作家焦桐位於二魚文化出版社的辦公室,除了精神抖擻的焦桐老師本人,迎接我們的還有一櫃一櫃的鐵製書架,宛如進到了一個小型的圖書館。細細一看,這些書架上的收藏中英文種類書籍皆有,繽紛陳列,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:吃。 身兼多種身分的焦桐,除了詩人、作家、主編、和中文系教授外,最⋯(繼續閱讀)
民以食為天,現代人大多不從事糧食生產,每天煩惱要吃什麼大概是最奢侈的煩惱了,但你可有想過糧食的危機其實近在眼前?根據聯合國統計,全球人口已經超過70億人,到了2050年將會達到95億人。隨著人口爆炸性的成長,我們所需消耗的糧食也越來越多⋯(繼續閱讀)
打開音響,熟悉的樂曲流洩而出,當我們沉浸在悅耳的旋律和優美的歌詞時,自稱是「聲音探索家」的Mark van Tongeren腦裡卻浮現出了問號⋯(繼續閱讀)
從海洋中各式各樣生命如水母、珊瑚、海龜的誕生;到人類如何利用海的資源產生豐富的文化;最後人類漸漸背離海洋,無視與海的關係而產生的各種濫用和汙染⋯(繼續閱讀)
TEDxTaipei一年一度的講者選拔活動Open Mic 在8/7於華山文創園區拱廳熱鬧落幕!作爲一個以搜集各領域不同好故事為目標的平台,Open Mic一向以帶來精彩的故事和獨特的想法讓大家印象深刻。今年更擴大舉辦,共計十六位講者,為我們帶來屬於他們的精彩故事⋯(繼續閱讀)
關於愛情,我們總有很多的想像和追求。我們該如何得到、維持、和經營一段關係?真正理想的愛情關係又是什麼樣子?⋯
你是不是也有過夢想,但礙於一些現實因素,還沒有執行呢?╱Roz Savage是世上第一位橫渡大西洋、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女子。但事實上,Roz Sa⋯(繼續閱讀)
試著回想一下,在學生時代,你最喜愛的老師是誰?他/她是什麼樣子的人?如果你已經工作了好一段時間,你甚至可以回顧一下,目前為止最欽佩的主管或同事是誰?為什麼?⋯(繼續閱讀)
台灣島由於位處板塊和板塊之間,地震一直是我們熟悉的一項自然災害。每次地震小則讓人民恐慌、工作停擺;大則造成許多的生命和財產損失。既然無法阻止地震,如何減少地震所帶來的損失和衝擊,就成為了我們需要嚴肅面對的課題⋯(繼續閱讀)
炎炎夏日,暑氣蒸騰,人們總是想要大大喝一口水,時時保持水分。然而,水跟身體的關係,究竟是什麼呢?人一天又要喝多少水,才能真正有益身體健康?關於這些問題,如果你也一樣困惑,不妨讓下面這支TED-ED影片來為你解答⋯(繼續閱讀)
「你事業成功、意氣風發,但一覺醒來,你發現自己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雙腿,你會選擇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呢?」╱這是真實發生在英國倫敦七七爆炸案倖存者⋯(繼續閱讀)
在現代生活中,習慣久坐的人似乎越來越多了:學生坐著上課、坐著打報告;上班族坐著辦公、回家坐著休息⋯⋯。然而,這種久坐的生活型態,看似輕鬆,卻會對身體造成許多傷害。以下這支TED-ED,便來告訴你,久坐究竟會對你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⋯(繼續閱讀)
蜜蜂算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昆蟲之一,但我們碰到牠時多半只覺得可怕,想趕緊避而遠之,卻從來沒有想去好好了解牠,今天TEDxTaipeiAdventure來到台灣大學昆蟲系,由楊恩誠教授和兩位助教老師一起帶我們一探究竟~⋯(繼續閱讀)
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發布的報告指出,在2010年時,全球約有3560萬的失智症患者,這個數字更逐年以770萬人的幅度增加,也就是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。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,台灣65歲以上老人中,高達18.74%有輕微認知障礙,更有8.09% 為失智症人口。」(引⋯(繼續閱讀)
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常聽到某種食物「富含維他命C」的宣傳語句。然而,維他命究竟是如何、又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呢?多吃維他命,真的有益身體健康嗎?如果你也對上述問題困惑不已的話,讓我們一起看看TED-Ed怎麼說吧!⋯(繼續閱讀)
學音樂的孩子,不見得不會變壞;然而,彈奏音樂與大腦活動有所關連,卻是肯定的。以下的TED-ED影片,便告訴我們,「聽音樂」和「彈音樂」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運作⋯(繼續閱讀)
關於「水仙花」的希臘神話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:少年納西瑟斯(Narcissus)的俊美外貌使眾人深深著迷,但是他卻對眾人的迷戀無動於衷。╱然而,有⋯(繼續閱讀)
不論是從書本、講座、或是學校裡的性向測驗課程,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「找到你的命中註定的工作」「做你真正想做的事」的說法。╱當然,我們肯定不會選擇自⋯(繼續閱讀)
提到TED演說,大家可能腦海裡會浮現這樣的畫面:╱「在紅色圓點上面演講」「分享一個兒時故事」「揭發自己的小秘密」「用有力的結尾呼籲大家行動」╱然⋯(繼續閱讀)
「選擇決定你的命運。」這句話對許多人而言,應該並不陌生。然而,這也是許多人面臨選擇障礙的原因:畢竟,面對「命運」這個嚴肅的命題,再三考慮,甚至是舉棋不定,都是人之常情⋯(繼續閱讀)
一般而言,討論到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時,許多人都會認為那是一件神秘幽微、難以解釋的事情。的確,吸引力有其神秘難解之處,然而,我們仍然可以從一些細微的地方抽絲剝繭,試著討論「吸引力」這件事⋯(繼續閱讀)
你可能聽過Google無人車、Google眼鏡或高空氣球網路計劃Project Loon,但你知道這些創新產品是由Google創立的半秘密研發實驗室X(前Google X),從2010年開始為解決世界議題所展開的實驗與研究項目嗎?⋯(繼續閱讀)
2016年4月3日,巴拿馬文件的曝光,讓全球政商名流的財產攤在陽光下,也間接引爆多國領導人的政治危機。英國首相卡麥隆(David Cameron)甚至在民意壓力下,公布過去6年的報稅單自清⋯(繼續閱讀)
你有沒有以下經驗: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從事現有工作,於是決定重頭開始再找一個新的?或者,在某個領域已經耕耘許久,當市場風向轉變、同行紛紛轉型發展後,你還是堅持走既有路線?⋯(繼續閱讀)
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4年連續爆出的食安問題?從餿水油、貢丸、豆干,到包裝引起的塑化劑問題,在在攻佔了媒體版面,也引起人們對於飲食的疑慮⋯(繼續閱讀)
雖然拖延的習慣,多半會被認為是一種沒有生產力的壞毛病,然而,有些人則認為,在期限之前才能激發出最多的靈感。而2016年的TED,便請到了組織心理學家葛蘭特(Adam Grant),跟大家聊聊拖延這件事⋯(繼續閱讀)
自然環境的改變,有時並非一夕之間風雲變色,而是從微不足道的小變化開始。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變化,卻往往能擴大成全球性的大災難。而蜜蜂的消失,便是其中一個例子⋯(繼續閱讀)
「最近我工作得不是很愉快,所以我想先休息一陣子,之後再找工作。」╱近幾年職場開始出現了一群「裸辭族」,意指在還沒有找到新工作前,就已經先拍拍屁股⋯(繼續閱讀)
2014年夏天,一直以來都世隔絕的的亞馬遜原始部落首次主動與外界接觸、聯繫,背後的原因令人難過,隨著拉丁美洲的經濟快速成長,亞馬遜原住民的生活環境不斷的被壓縮,加上幫派走私毒品和非法盜木,原住民失去原有的生活環境,甚至被威脅殺害,在無處可逃的情況下,逼不得已向外界求援⋯(繼續閱讀)
「今天要熬夜?」╱「是啊,明天有個報告要交。」╱「啊?怎麼不早一點開始做?看你前幾天都還滿閒的。」╱「我在時間壓力下表現比較好啊!」╱類似的對話⋯(繼續閱讀)
在「共享經濟」成為關鍵字的現在,提供短期租屋、旅遊住宿的網路平台Airbnb,對大家而言應該都不陌生。對於喜愛自助旅行的朋友們而言,Airbnb不僅是個省錢的好選擇,更可能是深入異國文化的難得機遇;對於研究商業模式的朋友而言,Airbnb共享經濟所帶來的啟發,彷彿帶我們看到商業運⋯(繼續閱讀)
如果有一啟徵人啟示上的應徵條件,你只有符合60%的資格,你會主動投出履歷嗎?如果有一場戰役是你明知道勝算不高,連親朋好友同事路人都說你瘋了才會投入,你會力排眾議去參戰嗎?⋯(繼續閱讀)
日復一日地穿梭於熙來攘往的城市街頭,過著忙碌高壓卻又一陳不變的生活,這或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寫照。然而,對於泰國農夫Jon Jandai而言,這可不是生活應該呈現的樣貌⋯(繼續閱讀)
給你一年,挑戰跨出自己的舒適圈,你會選擇做什麼?╱當我們談到「電視王牌編劇與製作人」時,大概不會與「超級大內向」兜在一塊。但是,美國知名影集《⋯(繼續閱讀)
近來,歐洲難民議題引發了極大的爭議:敘利亞3歲小男童亞藍陳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一傳出,讓全球感到震驚而不捨;然而,在此之後,歐洲各國陸續傳出的騷亂,也使得民眾對於難民的態度轉趨兩極。歐洲各國究竟該如何應對難民問題,才能讓情勢恢復穩定,是此時各國亟欲解答的問題。而TED也請到葡萄牙前⋯(繼續閱讀)
繪本創作者Satoshi Kitamura的知名作品Lily Takes a Walk,透過自然可愛的插畫,描繪出「狗狗所感知的世界」與「主人所認知的世界」有多麼大的差別。事實上,狗狗感知世界的途徑,與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,也有很大的不同:人類大量倚賴視覺經驗,而狗狗,卻是倚賴牠們⋯(繼續閱讀)
你有沒有遇過以下幾種類似狀況:╱— 在社交場合,聊著聊著話題沒了、瞬間冷場?╱— 你問別人他假期有什麼計劃,他卻回應今天天氣還不錯?╱— 你表面⋯(繼續閱讀)
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,也因此,照理來說,我們應該對於海洋相當地熟悉。然而,事實上,人們對於海洋的認識,可能遠遠不夠。那麼,今天不妨就讓TED-Ed告訴我們,5個關於大海的小知識吧! ⋯(繼續閱讀)
不管你想不想承認,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壞習慣或怪癖,從生活習慣到商業職場相關。這些壞習慣不但可能已經行之有年,甚至「惡習難改」。╱ (來源:the⋯(繼續閱讀)
在過去幾十年間,無論是住家型的的社區大樓,或者是辦公用的商辦大樓,都像雨後春筍般一棟棟地建了起來。然而,儘管興建了許多大樓,但是居住正義的問題,仍然和高房價一樣懸而未決。即便你幸運地買了房子,有了安身立命的所在,但是,你買的房子,真的是適合居住的空間嗎?那個建築,真的能符合你的生⋯(繼續閱讀)
想要改變世界,到底難不難?已故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曾說:「那些夠瘋狂到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,往往也都真的改變了世界。」想要讓社會與世界變成更好的地方,不一定得是無比遠大的抱負,是否能成功實踐與你的背景、經驗、年齡也沒有絕對關係,重點是你是否將想法化成行動力,開始著手進行你的⋯(繼續閱讀)
企鵝圓圓胖胖,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模樣,往往能擄獲了大家的心。然而,在看似笨拙可愛的外表下,企鵝其實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。以下的TED-Ed影片,便為大家整理出4個關於企鵝的小知識,讓大家對牠們有更多的了解⋯(繼續閱讀)
閉上眼睛,讓我們專注在此時此刻。想想去年的你和現在的你,有什麼改變嗎?是否正朝著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前進呢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恭喜你,正走在自己相信的道路上!但若答案是否定的,或甚至你認為現在跟去年的你沒有不同,那又是為什麼呢?⋯(繼續閱讀)
戈寧(Wael Ghonim)是Google中東及北非地區行銷經理,更是阿拉伯之春的重要推手。在2011年底,他甚至被美國《時代》雜誌評選為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」之一⋯(繼續閱讀)
當我們面對難題時,很多人的第一直覺往往是想要尋求替代方案,而非正面迎擊困難。「趨吉避凶」對多數人而言,似乎是個較輕鬆的選擇,但若是我們換個思維,選擇跳脫安全網的保護而放手一搏,結果又會是如何呢?⋯(繼續閱讀)
湯瑪斯‧海澤維克(Thomas Heatherwick)是英國著名的設計師,所跨足的領域十分多元,他的工作室標榜「將建築、設計、雕塑結合並加以實踐」,成果橫跨產品設計、公共藝術、建築、公共工程、及總體都市規劃。2010年上海世博英國館「種子聖殿」便是他的知名作品⋯(繼續閱讀)
「上臺說話」這件事情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難以避免的重要環節。然而,並非所有的人,都可以對這件事情駕輕就熟。事實上,許多人在上臺時會感受到強烈的緊張以及恐懼,卻不知道這股恐懼從何而來⋯(繼續閱讀)
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做決策,大至企業間的併購案,小至中午的伙食選擇。每人每天都會接收到成千上萬條的資訊與數據,有的候選人善用數據分析而打贏選戰,有的企業依據數據分析結果而找出明星商品。身處在數據時代的我們,究竟應該怎麼好好解讀「數據」所帶來的訊息?⋯(繼續閱讀)
在現代社會中,經常滑手機、久坐電腦前盯著螢幕,或者是甚少運動等生活型態,都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姿勢。然而,身體姿勢的影響,可不只是讓自己看來儀態不佳而已,事實上,不良的姿勢會對身體的許多器官造成損害。以下這支TED影片,便會告訴你,姿勢不良會為身體帶來什麼樣的影響,以及怎樣的姿勢,才⋯(繼續閱讀)
還記得《不願面對的真相嗎》(An Inconvenient Truth)嗎?這部2006年上映的環保紀錄片,以美國前副總統高爾(Al Gore)各種生動的演講和投影片為主軸。向世界揭露了全球暖化不但是一個避無可避的事實,更是全人類必須投注所有心力解決的重大危機⋯(繼續閱讀)
在現代社會中,只要一打開電視,就可以收看到全天播報的新聞報導。然而,看了一會兒之後,或許你會漸漸發現,不僅許多內容都是重複播報,更可怕的是,你看到的新聞,其實對自己來說一點也不重要。舉例而言,許多「行車記錄器」新聞,其實並沒有不斷播報的價值,然而,看新聞的朋友們卻很難避開它⋯(繼續閱讀)
現在的媒體工作環境中,超時工作、收視率競爭、社會地位低落等問題,其實已經不是新聞了。然而,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在這個體系中繼續撐著。面對惡性循環的媒體環境,他們該如何自處?又如何實踐自己當初踏入媒體圈的初衷?⋯(繼續閱讀)
在忙碌緊湊的現代生活中,人們常常神經緊張、備感壓力。既然我們無法避開壓力,那麼,知道壓力如何影響我們,則是非常重要的。以下這支TED×ED的影片,便會告訴我們,壓力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理運作⋯(繼續閱讀)
「我吃過藥了嗎?」 「好像有,又好像沒有…」╱「我有關瓦斯嗎?」 「好像有,又好像沒有…」╱電視廣告裡的兩位老年人記憶力衰退的場景讓許多人心有戚⋯(繼續閱讀)
(photo from valleydailypost.com)╱揮別了2015年,在嶄新的2016年你有什麼新年新希望或者新目標嗎?╱一位英國⋯(繼續閱讀)
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?╱根據一份最近針對千禧年出生的年輕人所做的調查,有超過八成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的人生目標是想成為有錢人,而有五成的年輕人說他們另⋯(繼續閱讀)
在人生的旅程裡,我們總能想起幾個對我們有特殊意義的交叉時刻,譬如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,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抉擇。我們也時常聽到某些人們形容自己迷失在十字路口,矛盾、困惑等是人們常在這個階段經歷的心理過程⋯(繼續閱讀)
在我們的生命中或多或少曾有幾次心靈創傷或遭受衝擊的經驗,例如:失戀、被好友背叛、親人過世、校園霸凌等。這些創傷經驗所刻下的傷痕,很可能會在心理層面產生了揮之不去的陰霾,例如:變得不再相信人、逃避回憶某些場景等⋯(繼續閱讀)
從飲食消費到金融股市,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面相,都深受全球化的影響。無論你喜歡與否,這個趨勢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勢所趨。然而,在生活中卻還有一個重要的面相,彷彿被狠狠地甩在全球化的尾端。它,就是媒體⋯(繼續閱讀)
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過這種經驗:你旅行到了遠方,卻隱約覺得這裡的場景無比熟悉,然而,從出生到現在,其實你從未來過這裡。╱那麼,這種「似曾相識」的⋯(繼續閱讀)
狀況題:今天你是某企業的主管,現在你的團隊裡有個職缺必須盡快補人,於是你開始向外招募人才。╱